一是统筹谋划,找准补链重点。聚焦“一条鱼、一粒贝、一片叶、一颗果、一把豆、一只瓜、一间房”7类10条全产业链发展目标,全面开展资源调查,建立海岛乡村“土特产”数据库,形成产业地图,编制农业产业“一链一图谱”。明确健全工作机制、实施重点项目、做优发展平台、引优育强主体等补链重点,出台山体林间经济发展规划、修编养殖水域滩涂规划,指导发展坡地茶果、水产养殖等经济产业,推动“土特产”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二是抓实项目,夯实强链基础。围绕兴产业、强龙头,谋划一批“链主型”产业项目,形成海岛乡村“土特产”培育发展项目库。重点推进定海觅林古树园、海岛生态茶园综合栽培管理示范、沙洋晒生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、嵊泗贻贝特色产业现代农事服务中心、远洋渔业基地小微园等27个项目建设。加快培育普陀佛茶、西甜瓜等亿元产业链,鱿鱼、贻贝2条超10亿元产业链,打造嵊泗、普陀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。
三是育强品牌,做深延链文章。提档升级国家远洋渔业基地、现代农业园区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、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区等平台,农文旅深度融合促延链。全市4个地理标志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协定名录,3 个农业生产系统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,9个产品列入省名优“土特产”百品榜名单,8个市集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,“一间房”已盘活16个示范区、农房5000余套,实现民宿、渔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年经营收入超30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