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食品机械设备网>肉类机械网>资讯列表>甘肃徽县: 打造“百万头十亿级”生猪产业高地

甘肃徽县: 打造“百万头十亿级”生猪产业高地

2025年03月05日 15:24:03 人气: 9461 来源: 中国食品报
  本报记者  杨金芳  魏  波  通讯员  何  方  蔡应生  韩明霞  杨  丽
 
  近年来,在省、市、县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,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以打造百万头生猪产业强县为目标,积极探索生猪生产新路径,通过政策与科技,全链驱动模式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,奏响了一曲“三农”田园牧歌。
 
  靠政策与科技鼓起“钱袋子”
 
  在徽县银杏树镇马庄村智源农业生猪现代化养殖场内,一排排猪舍整齐排列,自动投喂设备有条不紊地运作着,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生猪在宽敞、干净的圈舍里悠然踱步。
 
  “以前养猪全靠自己摸索,规模小,效益也一般。这几年县里政策好,不仅给予了资金支持,还派专家前来指导,现在我的养殖场规模扩大了好几倍。标准化、规模化养殖让成本降低了,生猪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提升了,收入也大幅增长。”甘肃徽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润宝说。
 
  “徽县坚持‘保护为主,短引长育’原则,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加强对八眉猪、青泥黑猪等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。同时,借助国家级生猪产业顾问组和陇南市畜牧养殖专家工作站的力量,优化服务保障,建强良种繁育场。目前,全县人工授精母猪受胎率提升至98%以上,平均产仔数提高到10头以上,建成25个生猪人工授配点,每年向社会提供猪精液12万余份。”徽县畜牧兽医站负责人蔡应生介绍。
 
  在扩规增量方面,徽县立足于自身优势,锚定“打造百万头生猪产业强县,构建10亿元生猪产业集群”目标,依托“甘味”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,采用多种补贴模式。2024年,累计投入1245万元财政资金支持生猪产业发展。通过“外引内培”,培育了众多生猪养殖经营主体,建成多个万头以上龙头养殖企业和国家级、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,新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,同时谋划推进多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。此外,徽县兴疆牧歌养殖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、甘肃兴疆牧歌农牧有限公司核心育种场项目的建设,为徽县生猪繁育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 
  在政策支持、科技引领下,生猪产业成为徽县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,不仅鼓起了农户的“钱袋子”,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 
  全链驱动产业规模化发展
 
  走进中康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饲料厂,一排排高大的筒仓映入眼帘,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,机器人手臂正高效地进行饲料码垛作业,中控室的操作员则精准操控着投料、粉碎、混合、制粒、打包等全流程生产环节。
 
  “公司的市场前景广阔,一期10万吨饲料生产线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公司围绕‘饲料全链条’发展思路,按照‘粮头食尾、畜头肉尾、农头工尾’的理念,新建了年产30万吨的饲料生产线。下一步,公司将继续通过建链、补链、延链、强链,推动形成集粮食仓储、养殖、饲料、屠宰冷链于一体的循环发展产业链。目前,5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已启动,预计今年建成投产。”中康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。
 
  据了解,徽县的生猪产业已逐步构建起集饲料生产、生猪养殖、屠宰加工、有机肥生产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。近年来,徽县将生猪产业列为全县农业发展的重点特色产业之一,按照“规模养殖、龙头带动、种养循环、融合发展”的思路,制定了百万头生猪强县建设规划。
 
  在聚焦延链、补链方面,徽县不断提升生猪产业质效。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种植资源,建成畜禽配合饲料生产基地和饲草加工厂,健全饲草体系。同时,积极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工作,开工建设大型生猪屠宰场,提升生猪屠宰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能力,全县生猪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53%。此外,通过实施品牌强牧战略,打造特色产业品牌,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。
 
  如今,徽县正逐步形成以“六场”,即育种场、饲料厂、养殖场、屠宰场、交易市场、肥料厂为载体的“百万头十亿级”现代化生猪产业发展格局。通过全链驱动的模式,徽县生猪产业正朝着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现代化的方向稳步迈进,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 
  《中国食品报》(2025年03月03日02版)
 
  (责编:叶家茂)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804074602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食品机械设备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食品机械设备 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食品机械设备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食品机械设备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 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 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食品机械设备网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 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联系电话:0571-87759655;邮箱:804074602@qq.com

企业推荐

更多

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